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最近我发起了「冴羽答读者问」活动,如果你也有想要提问的问题,欢迎留言,我会按照顺序依此回答。
这个问题有些难,因为要“快速”还要“聊得来”的“人生伴侣”?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
一堆男的在找女朋友,一堆女的在找男朋友,两拨人各找各的,互不干涉
这背后可能有男女标准不一致的缘故,但就我接触的情况而言,我感觉更多人是,嘴上喊着找男女朋友,但身体却很诚实的待在家里,看到喜欢的类型,不敢搭讪,父母亲朋介绍的,却又总是拒绝,APP 找的对象感觉又各种不靠谱,最后心里可能还是觉得,单身蛮好的。套用一句话就是:间歇性想谈恋爱,持续性享受单身。
所以真的要找,一定要主动,在罗振宇 2022 跨年演讲里举了这样一个找对象的例子:
怎么用工程思维找到伴侣? 我有一个朋友,三十多岁,女性,很优秀,单身。跟很多同龄的女性朋友一样,她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不想凑合,是只想和自己的理想中的对象结婚。那怎么办呢?等着偶遇?托人介绍?跟抽盲盒似的去相亲?太没谱了。 她就问自己,我理想的伴侣到底什么样?一番扪心自问之后,想明白了,理想夫君是一个聪明的理工科大学老师。别笑啊,我觉得她的这个标准很清晰。有了这个目标就好办了。 她真是个行动的巨人,有空就跑到几个大学里去,特别是理工科院系,去看各个系的布告栏,看老师介绍,特别是哪个年轻老师得奖了。得奖了嘛,不管是教学奖还是科研奖,大概率事业心就不错。如果照片看起来也有眼缘,就托人打听是不是单身,然后挨个认识去啊。 这么筛下来,其实目标范围很小,这比大海捞针强得多啊。果然,去年,这位朋友顺利结婚,过得非常幸福。佩服啊。 我们都跟她开玩笑说,你这不是一般的找对象,这是在用工程思维在找对象啊。 做事从前往后推,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不确定性很强;从后往前拉,是从确定性里找可实现的切入点,其实没有那么难。
怎么用工程思维找到伴侣?
我有一个朋友,三十多岁,女性,很优秀,单身。跟很多同龄的女性朋友一样,她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不想凑合,是只想和自己的理想中的对象结婚。那怎么办呢?等着偶遇?托人介绍?跟抽盲盒似的去相亲?太没谱了。
她就问自己,我理想的伴侣到底什么样?一番扪心自问之后,想明白了,理想夫君是一个聪明的理工科大学老师。别笑啊,我觉得她的这个标准很清晰。有了这个目标就好办了。
她真是个行动的巨人,有空就跑到几个大学里去,特别是理工科院系,去看各个系的布告栏,看老师介绍,特别是哪个年轻老师得奖了。得奖了嘛,不管是教学奖还是科研奖,大概率事业心就不错。如果照片看起来也有眼缘,就托人打听是不是单身,然后挨个认识去啊。
这么筛下来,其实目标范围很小,这比大海捞针强得多啊。果然,去年,这位朋友顺利结婚,过得非常幸福。佩服啊。
我们都跟她开玩笑说,你这不是一般的找对象,这是在用工程思维在找对象啊。
做事从前往后推,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不确定性很强;从后往前拉,是从确定性里找可实现的切入点,其实没有那么难。
所以你看,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主动才有故事,如果你只是被动的在家里等着,出去也总是和闺蜜基友一起,那是找不到的。
而我们一个人的时候,也常有一种孤独感,这跟我们平时身边有多少人没有关系,孤独感是一种完全主观的定义,它取决于你是否在情绪上或交际上觉得,和你周围的人相隔绝。 孤单感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扭曲我们的感知能力,剥夺我们的思考能力,使我们相信身边的人不再在乎我们,使我们不敢与人联络。“我们为什么要自取其辱被拒绝呢?”,“难道我的心痛还不够多吗?”,这些想法,让我们蜷缩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期待他人的回应,却又不肯主动发起,然而真当你走出来和大家接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那些想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你甚至可能会觉得自己有一点可笑,愣是被自己臆想出来的恐惧吓到了。
我们再说说“聊得来”,怎样才算聊得来呢?你说的话他都懂,抛出的梗都能接住吗?这固然是一种聊得来,但如果只是这样看的话,我会觉得,你对象很厉害。要不然他怎么能做到,聊的内容能够完全兼容你呢?
如果让我评判“聊得来”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愿意花时间陪你,并和你一起认真做某件事情。
举个例子,深夜突然想说点什么,你叫她,她会说:“都几点了?困了,明天再说吧。”,这时候往往自己也感觉没有兴致了。
再举个例子,女生跟男生说:“今晚看电影吧”男生说“好”,“想看什么?”“我都可以”“xxx 怎么样”“你定就好”,最后一切都是你负责,你定方向,再安排几件简单的杂事让对方做,到头来发现,你很开心,但对方却没有怎么享受其中,甚至会在吵架的时候抱怨几句,占据了自己原本计划的时间。
再再举个例子,日常的聊天中,比如你好奇的问他一句“在干嘛?”“没干嘛”,“吃过了吗?”“吃过了”“你今天过的怎么样”“还行,我先忙了”“嗯好”,一方想互动,但另一方并不想,这样的聊天可真让人心累。
再再再举个例子,你有读书的兴趣爱好,兴致冲冲的跟他分享一个片段,他却回应道,这有什么有意思的,一盆冷水泼下来,你再也不想跟他聊这方面的内容了。
所以想一想,聊得来的前提一定是双方都愿意聊,这让我想起了西蒙·波娃在《越洋情书》中的一段话: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只有两个人都愿意聊,这个“聊”才能聊得来。
但假如你在交谈中不是那么会聊天的人,其实也没有关系,聊天最重要的是认真倾听对方的心意,只要你认真对待他人,语言、文字中自然会诉诸你的真诚。在《人性的弱点》中,作者卡耐基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他参加一场宴会,认识了一个植物学家,并和他聊了好几个小时,几乎把其他的人都忘掉了。到了散会的时候,那个植物学家在宴会的主人面前大加赞赏,说卡耐基非常能鼓舞人,还说他幽默健谈,谈吐很有绅士风度。
连卡耐基也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整个晚上,他几乎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在倾听,然而就是因为卡耐基在认真倾听中,感受到了他讲的植物学的乐趣,而这位植物学家也感受到了卡耐基的兴致勃勃,这让他很高兴。所以卡耐基认为,他们聊得来其实只是因为自己善于倾听,而且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善于鼓励他们而已。
当然,如果你深感不会聊天,那你可能确实需要学习一些技巧,毕竟只是靠自己领悟,有的时候确实太慢了一些。就比如男女之间,聊天的思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两个女生聊天,一个女生说,我昨天买了一件小裙子特别好看,另外一个女生会说,我前天买了一件上衣也特别好看,但如果是一男一女的在聊天的话,男生可能会说,多少钱?这也足以说明,男女在思维上有多大的差异,虽然同是一个物种,但也许真如书名所写,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当然了,说了这么半天,都在说“聊天”这件事情本身,但其实,往往大家所说的“聊得来”是指在所有的事情上。有一句话叫做,最好的朋友不是见面有说不完的话,而是即便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一个愿意陪你胡闹、犯傻甚至骂人,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不过分追问,只是默默的陪着你,在你大声欢笑的时候,愿意守护你的孩子气,双方因为彼此在千万人中变得独特,即便两个人不说话,也能默默相依,这未尝不是一种“聊得来”。
我们聊了要主动,我们也聊了“聊得来”这件事情,但好像还是讲的很虚的样子,没有讲到具体要做的事情。其实快速找对象,能有什么技巧呢,一方面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自己的兴趣圈里扩大社交圈,勇敢展示、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一方面,对你觉得感觉还不错的人,从小事开始聊起,由浅入深。
分享一个朋友的例子好了,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人,山地越野跑过 50km,一次更是经历了全程都在下雨,从晚上 12 点跑到第二天中午 1 点。跑过北京、西安、无锡、南京等城市的马拉松,他和他媳妇就是在哈尔滨马拉松认识的,两个人一起跑了很多马拉松,这是他们的奖杯墙:
所以你看,首先得去热爱,才能在路途上遇见志同道合的人。
而在和一个人具体相处的过程中,问题则可能非常的多:很多人把需求和感觉当成爱,很多人认为自己付出了,对方也一定要有回报,很多人相信争吵时一定有一方对,一方错,很多人认为对方一定要臣服于自己才是对自己爱的表现,很多人习惯通过争吵来解决问题,习惯到甚至相信它是亲密关系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对方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就应该还是什么样,很多人认为自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让这段关系幸福,很多人为了迎合对方不惜改变自己……
从这么多具体的问题中抽离出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将感情的发展视为一种联结,而非一种竞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内心很期望另外一个人的回应,但就是不肯主动发起,非要等待对方主动发起才行,并在这个过程中备受煎熬。这时我们内心的真正想法是,如果我主动找他,那就说明了我比他更需要这段关系,我就会被拒绝或者被控制,那我就输了,我不能输!所以一定要对方先主动发起才行。最后把双方都拖得心累。
我们常因为一个人的光环而与一个人建立关系,但是当了解越发深入之后,我们会发现,光环褪去,幻想破灭,我们变得越发无法忍耐。刚在一起的时候那么快乐,快乐到以为对方握有让你幸福快乐的钥匙,现在这么不快乐,一定是你不肯给我了。为了这份快乐,有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如装病、自虐,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有的人则进行抗争,要求对方这样做那样做,或者是自己不想做,不要逼自己做,有的人则是采用了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我也要多少伤害你一点,看到你过的不开心,我多少也能获得一点安慰。再不然就是自我放逐,放弃挣扎并希望别人不要打扰你,在情感上疏远,免于现实让你心碎。
但我们都终究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我们以为对方向自己伸出手,拥抱我,或者向我们保证爱我,我就会觉得被爱,得到安抚,不会再感到无助。但事实是,我们的期望无论得没得到满足,都只是让结果更糟。
我们知道,期望的目的是让需求得到满足,如果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会感到内心缺乏爱,因为如果我们需要某样东西,一定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需求得到满足让你内心的这种意识更加强烈。而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足够的爱,所以最终的结果都是让我从前的想法变得更牢不可破:没有人爱我,世界没有爱,世界上的人也都没有爱。
所以人们常说“爱人先爱己”,这个爱,绝不是指化一个美美的妆,亦或者爱惜身体,不自虐,而是心里坦然承认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并在自己所能改变的范围内努力改变,我们才不会努力外寻,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身上。从他人身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终究是徒劳的,自己的内心不丰盈,在与他人建立联结的时候,总会不自主的在他人身上寻找某些东西填补内心,最后在这找寻中将两人的感情耗尽,尽管最后两个人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分开,但绝不是那种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予我们帮助的那种“灵魂关系”。
当然了,这些道理,你深有体会也好,不屑一顾也好,如果有什么是需要记得的,我觉得一定是保持自省,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一个审视自己,让你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我们对别人的意见,往往都是在观察别人的行为后,并用自己的想法诠释之后所形成的。我们看到一个衣着华贵的人给了一个乞丐一块钱,一个人说,这个人真是个好人,而另外一个人说,这个人真是小气,那到底谁说的对呢?事实上,两人都没有对错,他们都只是将自己的某些观念投射到他人身上而已。我们对别人行为举止的诠释,都只不过是把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及信念投射出来罢了。
所以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在普通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真实的想法往往不是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那个,我们要做的就是审视自己的想法,找寻背后真实的需求。但是要注意的是,真正的答案一定要在平静中寻找,忧虑、恐惧、慌张、想要竞争的冲动等等,这些都会扰乱你的思想,阻碍你听到心中的声音。将问题视作一个机会,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诚实的面对你看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深入的追究自己的心理,哪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离开,这让人心碎,但也请在坦然的接受这份心碎做出选择。
听从内心的声音,你的本质会慢慢渗入你的行为模式,影响你去从事适合自己天分的工作与活动。遇到问题时,你要做的,从来不是让一方胜而让另一方败,而是要以聆听内心的声音为前提,以真诚的态度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亦或者不采取何种行动,这才是真正的对每个人都好。
写这篇回复的时候,520 将至,顺祝大家情人节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冴羽答读者问全目录:https://github.com/mqyqingfeng/Blog
如果喜欢或者有所启发,欢迎 star,对作者也是一种鼓励。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谢谢
Sorry, something went wrong.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前言
最近我发起了「冴羽答读者问」活动,如果你也有想要提问的问题,欢迎留言,我会按照顺序依此回答。
正文
这个问题有些难,因为要“快速”还要“聊得来”的“人生伴侣”?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
这背后可能有男女标准不一致的缘故,但就我接触的情况而言,我感觉更多人是,嘴上喊着找男女朋友,但身体却很诚实的待在家里,看到喜欢的类型,不敢搭讪,父母亲朋介绍的,却又总是拒绝,APP 找的对象感觉又各种不靠谱,最后心里可能还是觉得,单身蛮好的。套用一句话就是:间歇性想谈恋爱,持续性享受单身。
所以真的要找,一定要主动,在罗振宇 2022 跨年演讲里举了这样一个找对象的例子:
所以你看,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主动才有故事,如果你只是被动的在家里等着,出去也总是和闺蜜基友一起,那是找不到的。
而我们一个人的时候,也常有一种孤独感,这跟我们平时身边有多少人没有关系,孤独感是一种完全主观的定义,它取决于你是否在情绪上或交际上觉得,和你周围的人相隔绝。 孤单感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扭曲我们的感知能力,剥夺我们的思考能力,使我们相信身边的人不再在乎我们,使我们不敢与人联络。“我们为什么要自取其辱被拒绝呢?”,“难道我的心痛还不够多吗?”,这些想法,让我们蜷缩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期待他人的回应,却又不肯主动发起,然而真当你走出来和大家接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那些想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你甚至可能会觉得自己有一点可笑,愣是被自己臆想出来的恐惧吓到了。
我们再说说“聊得来”,怎样才算聊得来呢?你说的话他都懂,抛出的梗都能接住吗?这固然是一种聊得来,但如果只是这样看的话,我会觉得,你对象很厉害。要不然他怎么能做到,聊的内容能够完全兼容你呢?
如果让我评判“聊得来”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愿意花时间陪你,并和你一起认真做某件事情。
举个例子,深夜突然想说点什么,你叫她,她会说:“都几点了?困了,明天再说吧。”,这时候往往自己也感觉没有兴致了。
再举个例子,女生跟男生说:“今晚看电影吧”男生说“好”,“想看什么?”“我都可以”“xxx 怎么样”“你定就好”,最后一切都是你负责,你定方向,再安排几件简单的杂事让对方做,到头来发现,你很开心,但对方却没有怎么享受其中,甚至会在吵架的时候抱怨几句,占据了自己原本计划的时间。
再再举个例子,日常的聊天中,比如你好奇的问他一句“在干嘛?”“没干嘛”,“吃过了吗?”“吃过了”“你今天过的怎么样”“还行,我先忙了”“嗯好”,一方想互动,但另一方并不想,这样的聊天可真让人心累。
再再再举个例子,你有读书的兴趣爱好,兴致冲冲的跟他分享一个片段,他却回应道,这有什么有意思的,一盆冷水泼下来,你再也不想跟他聊这方面的内容了。
所以想一想,聊得来的前提一定是双方都愿意聊,这让我想起了西蒙·波娃在《越洋情书》中的一段话:
只有两个人都愿意聊,这个“聊”才能聊得来。
但假如你在交谈中不是那么会聊天的人,其实也没有关系,聊天最重要的是认真倾听对方的心意,只要你认真对待他人,语言、文字中自然会诉诸你的真诚。在《人性的弱点》中,作者卡耐基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他参加一场宴会,认识了一个植物学家,并和他聊了好几个小时,几乎把其他的人都忘掉了。到了散会的时候,那个植物学家在宴会的主人面前大加赞赏,说卡耐基非常能鼓舞人,还说他幽默健谈,谈吐很有绅士风度。
连卡耐基也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整个晚上,他几乎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在倾听,然而就是因为卡耐基在认真倾听中,感受到了他讲的植物学的乐趣,而这位植物学家也感受到了卡耐基的兴致勃勃,这让他很高兴。所以卡耐基认为,他们聊得来其实只是因为自己善于倾听,而且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善于鼓励他们而已。
当然,如果你深感不会聊天,那你可能确实需要学习一些技巧,毕竟只是靠自己领悟,有的时候确实太慢了一些。就比如男女之间,聊天的思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两个女生聊天,一个女生说,我昨天买了一件小裙子特别好看,另外一个女生会说,我前天买了一件上衣也特别好看,但如果是一男一女的在聊天的话,男生可能会说,多少钱?这也足以说明,男女在思维上有多大的差异,虽然同是一个物种,但也许真如书名所写,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当然了,说了这么半天,都在说“聊天”这件事情本身,但其实,往往大家所说的“聊得来”是指在所有的事情上。有一句话叫做,最好的朋友不是见面有说不完的话,而是即便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一个愿意陪你胡闹、犯傻甚至骂人,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不过分追问,只是默默的陪着你,在你大声欢笑的时候,愿意守护你的孩子气,双方因为彼此在千万人中变得独特,即便两个人不说话,也能默默相依,这未尝不是一种“聊得来”。
我们聊了要主动,我们也聊了“聊得来”这件事情,但好像还是讲的很虚的样子,没有讲到具体要做的事情。其实快速找对象,能有什么技巧呢,一方面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自己的兴趣圈里扩大社交圈,勇敢展示、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一方面,对你觉得感觉还不错的人,从小事开始聊起,由浅入深。
分享一个朋友的例子好了,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人,山地越野跑过 50km,一次更是经历了全程都在下雨,从晚上 12 点跑到第二天中午 1 点。跑过北京、西安、无锡、南京等城市的马拉松,他和他媳妇就是在哈尔滨马拉松认识的,两个人一起跑了很多马拉松,这是他们的奖杯墙:
所以你看,首先得去热爱,才能在路途上遇见志同道合的人。
而在和一个人具体相处的过程中,问题则可能非常的多:很多人把需求和感觉当成爱,很多人认为自己付出了,对方也一定要有回报,很多人相信争吵时一定有一方对,一方错,很多人认为对方一定要臣服于自己才是对自己爱的表现,很多人习惯通过争吵来解决问题,习惯到甚至相信它是亲密关系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对方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就应该还是什么样,很多人认为自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让这段关系幸福,很多人为了迎合对方不惜改变自己……
从这么多具体的问题中抽离出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将感情的发展视为一种联结,而非一种竞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内心很期望另外一个人的回应,但就是不肯主动发起,非要等待对方主动发起才行,并在这个过程中备受煎熬。这时我们内心的真正想法是,如果我主动找他,那就说明了我比他更需要这段关系,我就会被拒绝或者被控制,那我就输了,我不能输!所以一定要对方先主动发起才行。最后把双方都拖得心累。
我们常因为一个人的光环而与一个人建立关系,但是当了解越发深入之后,我们会发现,光环褪去,幻想破灭,我们变得越发无法忍耐。刚在一起的时候那么快乐,快乐到以为对方握有让你幸福快乐的钥匙,现在这么不快乐,一定是你不肯给我了。为了这份快乐,有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如装病、自虐,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有的人则进行抗争,要求对方这样做那样做,或者是自己不想做,不要逼自己做,有的人则是采用了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我也要多少伤害你一点,看到你过的不开心,我多少也能获得一点安慰。再不然就是自我放逐,放弃挣扎并希望别人不要打扰你,在情感上疏远,免于现实让你心碎。
但我们都终究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我们以为对方向自己伸出手,拥抱我,或者向我们保证爱我,我就会觉得被爱,得到安抚,不会再感到无助。但事实是,我们的期望无论得没得到满足,都只是让结果更糟。
我们知道,期望的目的是让需求得到满足,如果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会感到内心缺乏爱,因为如果我们需要某样东西,一定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需求得到满足让你内心的这种意识更加强烈。而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足够的爱,所以最终的结果都是让我从前的想法变得更牢不可破:没有人爱我,世界没有爱,世界上的人也都没有爱。
所以人们常说“爱人先爱己”,这个爱,绝不是指化一个美美的妆,亦或者爱惜身体,不自虐,而是心里坦然承认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并在自己所能改变的范围内努力改变,我们才不会努力外寻,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身上。从他人身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终究是徒劳的,自己的内心不丰盈,在与他人建立联结的时候,总会不自主的在他人身上寻找某些东西填补内心,最后在这找寻中将两人的感情耗尽,尽管最后两个人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分开,但绝不是那种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予我们帮助的那种“灵魂关系”。
当然了,这些道理,你深有体会也好,不屑一顾也好,如果有什么是需要记得的,我觉得一定是保持自省,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一个审视自己,让你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我们对别人的意见,往往都是在观察别人的行为后,并用自己的想法诠释之后所形成的。我们看到一个衣着华贵的人给了一个乞丐一块钱,一个人说,这个人真是个好人,而另外一个人说,这个人真是小气,那到底谁说的对呢?事实上,两人都没有对错,他们都只是将自己的某些观念投射到他人身上而已。我们对别人行为举止的诠释,都只不过是把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及信念投射出来罢了。
所以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在普通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真实的想法往往不是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那个,我们要做的就是审视自己的想法,找寻背后真实的需求。但是要注意的是,真正的答案一定要在平静中寻找,忧虑、恐惧、慌张、想要竞争的冲动等等,这些都会扰乱你的思想,阻碍你听到心中的声音。将问题视作一个机会,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诚实的面对你看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深入的追究自己的心理,哪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离开,这让人心碎,但也请在坦然的接受这份心碎做出选择。
听从内心的声音,你的本质会慢慢渗入你的行为模式,影响你去从事适合自己天分的工作与活动。遇到问题时,你要做的,从来不是让一方胜而让另一方败,而是要以聆听内心的声音为前提,以真诚的态度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亦或者不采取何种行动,这才是真正的对每个人都好。
写这篇回复的时候,520 将至,顺祝大家情人节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系列文章
冴羽答读者问全目录:https://github.com/mqyqingfeng/Blog
如果喜欢或者有所启发,欢迎 star,对作者也是一种鼓励。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