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07 lines (56 loc) · 8.13 KB

2019-06-01.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07 lines (56 loc) · 8.13 KB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阮一峰的思想,看得出来受不少书籍、人物的影响。

这本《未来世界的幸存者》,主要讲了作者对当前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影响的思考。有人说这本书的观点是悲观的,看完内心更加焦虑。我并不觉得,反而更加期待未来的世界。

下面是我对本书部分观点内容的摘录与总结。

现实篇

终有一天,因为人类不如机器可靠,法律规定,人类不得驾驶汽车,只能由机器驾驶。如果你还想开车过过瘾,必须去专门的游乐场,就好像现在骑马只能去马场一样。

我们一直相信,技术会让生活更美好,但是这一次,技术似乎正在动摇人类社会的结构,将整个社会一分为二:有技术的人与没技术的人。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正在越拉越大,人类束手无策。

人类社会究竟走向哪里:忍受现实的不平等,还是在虚拟中重构平等?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扑朔迷离,令人琢磨不透。

白领岗位的消亡

作家吴晓波把难以被机器替代的能力,称为“柔软的能力”。目前看上去,有三种能力,机器不大可能实现。

  • 人格魅力
  • 创造力
  • 领导力

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安全的工作?

你在一个领域钻研多年,都成了专家,突然之间那个领域过时了,你的所学所长没人需要了,那将是怎样的处境?

在一个高速变化的行业,经验有时候不是帮助,而是障碍,因为以前的那套行不通了。

那些无用的人

保持就业竞争力所要求的那种“终身学习”,根本不是业余时间看看书、听听讲座的学习强度,而是远超这个,需要你全部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学到筋疲力尽的那种。你要求一个人离开学校以后,比在学校里面还要勤奋、还要努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怎么可能!

穷忙的人生

下一代青年不太可能有上一代那么多机会。经济增长率已经开始放缓,并且还将继续放缓,人口增长高峰已经过去,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人的消费远不及年轻人。

为什么你可以不读大学

18 岁是人生最有热情和精力投入一项事业的时候,但是,大学将你一连四年关在教室和图书馆里,把考试和绩点伪装成你奋斗的目标,人为将你与真实世界隔离,引导你去关注那些对未来人生毫不重要的事情。经过这样四年的歧途,等你真正走进社会、要跟全世界竞争的时候,你的竞争力不是变强了,而是变弱了。换句话说,四年制大学很可能是削弱你,而不是让你变得更强

读大学,只是 18 岁时很多种选择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选择,更谈不上是最好的选择。校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是如果一定要在里面待上四年,那还是算了吧。

大学课程是为学术生涯打基础的,不是为职业生涯设计的。所以,你确定要投入某个职业,合理的选择不是先上大学,然后再找工作,而是一开始就接受职业培训,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各种对职业生涯有帮助的课程。

理论上,一个人只要接受了中等教育,就可以进入社会了。大学的本意是为那些走学术生涯的人开设的,后来慢慢变味了,以至于现在社会上居然有一种说法,“大学是素质教育”。不是这样的,任何时间地点,你都有机会提高素质。

大学课程是为了那些不知道学什么的人设计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找不到方向,而被这些课程“画地为牢”限制住。你要主动去接触和学习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引用一个网友的话,“你要做的就是自主、跨界、终身学习”。

职业篇

如果在大公司里面,想要技术上有造诣,工作经验的积累只是一方面,真正的突破要靠自己业余深造!不然,路就会越走越窄,公司迟早会让你来承担成本,甚至通过摆脱你来降低成本。

你的命运不是一头骡子

就像骡子只是铁管上山的一种手段,你只是产出代码的一种手段,本身并没有“自由意志”体现在里面。或者说,你身上体现的都是他人的(或资本的)意志,你无法表现出自我。评价骡子的标准是,铁管背得比较多、比较快,评价软件工程师的标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都是看是否忠实有效地实现那些外部意志。

骡子只是施工队的工具,跟锄头或者扁担没有本质区别。但你不是他人的工具,你活着不是为了被动地被他人使用,而是应该要有自己的价值。我觉得,人应该过一种有乐趣、有追求、自己做主的生活,而不能像骡子那样被推着走。

从日本 70 岁退休谈起……

提前退休并不意味着,从此你什么也不干了,而是让你有机会,转身尝试另一种生活在一个自己有热情的领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一旦你体验过,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自由安排时间,你就完全回不去了,再也无法忍受那种大公司小隔间的呆板压抑的生活了。

你的 B 计划在哪里?

对于人生来说,你现在的职业就是 A 计划,应该努力追求职业成功。但是,也要做好两手准备,万一 A 计划失败,还需要一个 B 计划,对自己的退路有所安排。

你最好把 B 计划当成逃离 A 计划的一个机会,借此追求一种梦想中期望的工作。只有这样,你才有最大的动力,忍受 B 计划的艰苦。

正常情况下,B 计划可能不会立即带来经济上的成功,但是你可以从中获得自由、自我认同和成就感,以及从此不用忍受大公司晋升阶梯上面挤破头的压力和窒息。即使初期没有成功,你也可以借此获得转型的其他机会。最理想的情况是,你通过 B 计划,实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方法篇

人生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极大值函数(由所有尝试中最成功的一次决定),而不是一个平均值函数。

丘吉尔说过:

“所谓成功,就是不停地经历失败,并且始终保持热情。”

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是你的勇气和进取心的最好证明。它们决定了你可以走多远,把你和那些决心放弃的人拉开差距。所以,不要害怕被拒绝,这其实是对你的肯定和褒扬。

如何确定创业方向?

  • 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 快速行动,破除陈规。(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 保持专注,持续发布。(Stay focused and keep shipping.)

不要在功能上竞争

不要在功能上竞争。如果你的产品的核心概念行不通,那就重新定位这个产品,而不是为它添加新功能。你必须牢记在心,创造一个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要着眼于它的功能比别人多,而要着眼于它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定位。

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建议

我们有时候会太热心于学习业界的新技术,每一样都想沾一点。其实不必太急,基本功的东西更重要,研究得扎实一些,招术就比较容易创造了。

案例篇

当个性变成了产品的一部分,就成了一种竞争力。以后,你需要两样东西帮助你成功。一样是你的能力,还有一样是你的个性。它们互相配合,造就出独一无二的产品,令其难以被其他产品或技术取代。考虑到人的能力很难大幅超出其他人,那么个性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

技术的边界

我们已经不懂了,技术如何达成这一切。我们只是按照别人设计好的方式,像傻瓜一样地使用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技术已经成了一种魔法。我们使用技术,然后像看魔法一样,看着机器变出神奇的结果。由于熟视无睹,我们都不感到惊奇了。

技术决定历史

一想到我的寿命只有几十年,我就感到特别难过。倒不是因为我害怕死亡,而是因为我将没有机会看到,未来一千年中各种新奇有趣的新技术。